据调查了解,时下各地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尤其是那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卫生室由于实施药品“零差价”,业务收入比往年下降很多,有的低得可怜。而村医由于身份界定不清,仍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不能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等等,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缺乏吸引力。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村医队伍,在岗村医不能安心工作,甚至辞职不干,有一定知名度、专业技术较强的骨干力量,也纷纷“另谋高就”,而真正能看病、开处方,规范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医非常短缺。有的村卫生室甚至一名合格村医都没有,况且老弱病残的村医较多,超期服役的老村医也不少,35周岁以下的村医极少。 这些现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正??梗跋炝讼绱逭裥?。 妥善解决好村医问题,让村医队伍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充当好广大农民健康的“守护神”,让村医无后顾之忧,事关广大村医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甘肃、天津、河北、四川等省市相继对村医实行了一体化管理,采取乡聘村用、乡派驻村等形式,也就是说,村医转成了卫生院职工身份,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劳动合同,都能拿到一份基本工资。从目前实施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的省市来看,村医的收入构成都将转变成:基础工资+绩效奖金模式! 有的村医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经费来源为原财政补助部分和村卫生室业务收入部分组成,实行每村独立核算;有的综合村卫生室岗位人员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一般诊疗费、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相应补助以及各地对村卫生室岗位人员的补助,制定村卫生室岗位收入标准,确保村卫生室岗位人员收入不低于该标准。 这些做法无疑能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岗位人员与编制内职工同工同酬,这是一项关系村民健康的务实举措,给各地提供了样本,可解决村医荒,可改变村医“身份”,让乡村一体化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 应让村医一体化管理遍地开花,不再只是几个省市,全国各地都要让乡村一体化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各地政府就要拿出真金白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网底更多的投入与倾斜,真正改变村医“身份”。 对在岗村医实行辖区卫生院编外合同制事业人员管理,兑现合同待遇;对专门为村卫生室定向招生或常规招聘的大中专医学毕业生一律作为辖区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只是执业地点不同,并给村医岗位相适应的特殊补贴。 另外,对于在岗村医取得执业医师资质或者学历获得提升的要积极给予鼓励性补贴,以增加岗位的吸引力,激发村卫生室的活力。 同时限时出台、落实各项关爱村卫生室、在岗村医的政策、措施,保证每一位村医在工资基本标准、绩效奖金、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不低于乡镇卫生院的在岗医生,不低于村级主要干部,并且每月按时兑现,真正实行乡村一体化。 另外,要不断提高村医的上升空间,让村医也有选聘到卫生院,甚至更上一级医院的机会;开“小灶”、“亮绿灯”,有获取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资格,并及时兑现职称工资,从而让村医愿意干,愿意来,留得住。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