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各有所长 没必要论长短 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 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治疗某种疾病,因人而宜,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 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坚持中西医并重 需要中西医协调发展 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应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重点落实对中医事业的投入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构建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西医“齐步走”。 需要改变“中医西管”的局面 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然而,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凡此种种,皆因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薄弱。 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实现分类管理、分业运营。同时,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