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广大农村地区,脑卒中、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慢性病发病率以及肢体障碍人群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加之老年人口比例严重增大,目前亟待需要完善村民家门口的康复治疗功能。
村卫生室康复服务功能亟待提高
康复治疗虽不能改变疾病本身带来的损害,却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增强肢体功能,让患者恢复自信,从而尽量摆脱疾病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之一的康复服务发展相对缓慢,也是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发展最主要的“软肋”。
有些村卫生室仅能提供简单的康复训练,且康复服务手段比较单一,康复服务供给总量和技术水平与康复需求相比明显滞后,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另外,不少农村患者、残疾人、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康复工作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悉,他们对康复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甚至有人从未听说过,更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到什么地方进行康复治疗。
其中有的人认为医院治疗一结束就只能在家里养着,等着慢慢地自然恢复,对康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尽管一些地方在村委会相继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配备了一定数量、品种的康复器材、普及读物,有的还安排专(兼)职康复指导员、协调员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
但往往管理不规范,所谓协调员、指导员基本不懂康复,连器械如何正确使用都不清楚,只负责保管、开门,难免在指导康复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康复站不能名副其实。
要让村卫生室康复功能彰显出来
事实上,患者在康复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训练的时间是短暂的,绝大部分时间要在家庭、农村度过,这就需要村卫生室康复尽早介入。
如何激活村卫生室康复功能,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物理、作业、言语等专业的康复服务,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摆在各地各级政府、卫生、民政等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是要充分提高乡村医生康复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建议把康复纳入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尽快落实按村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5元的村卫生室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对乡村医生康复培训、业务指导和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组织宣传、协调实施、康复室建设及村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受益面、满足村民基本康复需求,让需要康复的村民在村卫生室尽早开展康复训练。
二是要强化村卫生室康复人才培养。
农村康复人才是农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建议各村卫生室选拔1名以上的乡村医生参加康复适宜技术理论及技能培训,组建起农村康复骨干人才队伍。
同时,县级以上康复专业人员要定期到各基层实训基地开展业务指导,到村开展康复义诊、指导、帮扶,对村卫生室收治的患者进行现场康复训练指导和评估,在提高乡村医生康复训练技术的同时,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三是要针对性制定村卫生室康复功能室建设管理指南。
规定并免费给每一个村卫生室配送相应的康复器材,建议让村残疾人康复站并入村卫生室统一管理。
四是要提高村民康复认识,普及康复知识。
通过村自办广播、村民大会、卫生室就诊宣传等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康复的重要意义和各类康复知识,唤起各类村民康复信念,树立康复信心,提升康复动力。
否则,即使有再宽敞的场地、再好的康复训练器材,也只能是摆设和空谈。
总之,完善村卫生室康复功能,是帮助农村老人、患者、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需要农村各级政府、各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农村康复工作,形成康复一个、解放一家、惠及一片的良好局面,更好地构建和谐、文明、健康、幸福的乡村。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