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冠心病又叫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其病因是由于血脂代谢异常,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逐渐沉积于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冠状动脉管腔变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冠心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近年来临床趋向于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冠心病,前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后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 冠心病作用机制 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冠脉循环是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当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管腔狭窄50%~70%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在运动或者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引发心脏性暂时性供血不足,引起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其疼痛发作程度更重,发作时间更长,发作频率也较高,往往服用硝酸甘油难以缓解。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常常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可能会伴随有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产生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也有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吸烟、缺少体力活动、心理精神因素等,这些因素都是冠心病发生的重大推力,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正是针对这些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其预防的“ABCDE”方案如下: A: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 C:戒烟和降胆固醇; D:控制饮食和治疗糖尿?。?/span> E:运动和健康教育。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