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附近一百元约 ,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

中风预警:盘点潜在的危险因素

2020/3/12 16:26:03来源:村医之家作者:欧阳军

中风,西医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通常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


中风的患病率很高,国外统计为150~250/10万,我国为97~144/10万。由于中风发病急,病势凶险,所以病死率也高,国内住院病人的病死率在64%~78%之间。如果能较顺利地度过这一关,约有59%左右遗留半身不遂或说话不利落等后遗症。


对这样一个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人们自然谈病色变,希望能有效地预防,如果事先观察到发生中风的原因,及时控制、避免或治疗,就能降低中风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风是可以预测的。


人们通常把发生中风的原因称为危险因素。有些情况或疾病一定会引起中风的,称为绝对危险因素;有些情况或疾病可能会引起中风,称为相对危险因素;只和中风有间接关系的情况或疾病,称为附加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根据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系列流行病学调查,列举出下列中风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与中风直接相关,绝对危险因素。年龄越老中风的患病率越高。统计表明:45~54岁年龄组,中风患病率是60~180/10万;65~74岁年龄组,增至600~1200/10万;85岁以上年龄组更剧增为4000/10万。


二、高血压:全世界的资料都证明,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绝对危险因素,尤其是脑出血。日本和中国由于高血压病人多,所以脑出血的患病率居世界前列。


控制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中风的发生,四川省由于多年积极宣传和采取措施控制高血压,结果中风的发病率由148/10万降为105/10万。


三、糖尿?。禾悄虿』颊呋贾蟹绲奈O招员让挥刑悄虿〉母?.5~3.7倍,也是绝对危险因素。平时约10%的男性中风病人和14%的女性中风病人是由糖尿病直接引起的,还有50%的糖尿病人又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发生中风。我国糖尿病引起缺血性中风居多。


四、心脏?。阂彩强隙ǖ木晕O找蛩亍V蟹绮∪擞?5%合并心脏病,国外以冠心病为主,国内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


心脏病患者由于常有心脏扩大、心律异常等合并症,很容易造成脑栓塞,是另一种缺血性中风。


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些病人突然半身无力、说话不利落、眩晕或视听力减退,但症状很快好转,所以不在意,实际上很可能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在一年后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占30%,所以也是绝对危险因素。


六、吸烟:肯定是绝对危险因素,尤其是年轻妇女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吸烟,患缺血性中风的机会比一般人高7.5倍。


七、饮酒:大量饮酒是绝对危险因素,但小量偶尔饮酒还不能肯定是危险因素。


八、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肯定是绝对危险因素,但我国这种疾病较少见。


九、遗传:是相对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遗传史的,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较大。


十、肥胖:可以引起血脂升高,又容易得高血压和冠心病,属相对危险因素。


十一、高钠饮食:有些人喜欢吃较咸的食物,因此体内钠过量,容易贮积水分,引起高血压,为附加危险因素。


十二、颅内感染:如结核、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等都能引起中风,在我国特别要注意这类疾病,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作附加危险因素。

从上面叙述的各种因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预防应当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偏于一点。


现在不少医疗机构推出所谓“中风预报”,内容似乎很多,如血沉、血脂、血糖、血栓形成速度和长度,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变形等等,但主要测定的是血液流变学中的粘稠度,与中风密切相关的只有红细胞的压积,其实光凭这一点难作出“正?!?、“低度危险”、“高度危险”等中风的预测来。


还应该认真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列举的各项因素,全面地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