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任医师徐灵敏在其微博上透露:沪上一著名三甲医院,一位优秀的博士医生被发现猝死在卫生间。而就在这位年轻的医生猝死之前,短短10天内就已经有3名医生发生猝死。上述4名医生,均属英年早逝。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脑性猝死以及其他方面的猝死。在猝死的4名医生中,除了1人猝死详细情况尚未公布,其他3人均为心源性猝死,其中2人为心梗。
对此,上海多位心内科专家表示,心梗正向年轻群体扩散,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病更易致命。医生属于专业人士,对心梗的危害也比一般人群认识深刻,却会不幸死于心梗,可见心梗的“凶猛”。因此,普通人群更应该提防心梗带来的“灭顶之灾”。
不良习惯易发心梗
说到心梗,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它与脑梗、脑溢血一样凶险,不但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而且还会瞬时夺走人的生命。
心梗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造成心梗的原因有过劳、暴饮暴食、酗酒抽烟、情绪激动等。而很多年轻人都有上述习惯,这正是心梗大踏步朝他们“走来”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少年轻人为了谋生、为了事业夜以继日地打拼,过度的精力和体力透支,造成了心力衰竭和体力不支,从而给心梗有了“可趁之机”。很多猝死的年轻医生,其原因也与经常熬夜、紧张、劳累过度有关。
紧张、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也可产生各种心脏问题。原来,不良情绪和导致心脏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反应。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心情抑郁,死亡或住院的风险增加约50%。负责研究的心理学家安德鲁·舍伍德说,抑郁对于心脏病患者的风险堪比高胆固醇和高血压。
心梗发作注意前兆
据英国《每日邮报》载,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中年男性患者中,半数心脏病发作(如心梗等)病例在一个月之前就已出现先兆。
美国洛杉矶市希达西奈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俄勒冈州波特兰市2002-2012年发生的825例心脏骤停病例进行了分析,这些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5~65岁之间,分析结果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一个月前出现的症状可预测其心脏病发作危险,56%的人出现胸痛、13%的人出现气短(呼吸困难)、4%的人发生头晕、昏厥或神志不清及心悸、10%的患者曾出现流感样症状。
国内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梗多发生于冠心病病人,发病突然,但有50%~80%的急性心?;颊咴诓∏?~2天或更长时间有先兆症状:
一是近期内屡次出现胸背部闷账、压迫感或气短;
二是出现心绞痛,其中以新出现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主;
三是胸痛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及排便感;四是心慌、心跳、头昏、心律不齐、自我感觉极度乏力,没有进行任何体力劳动而感到非常劳累。如果对出现上述症状加以高度重视,就能大大降低心梗猝死的几率。
多管齐下防治心梗
非药物防治 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在饮食方面,应少盐多果蔬,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血管病者来说,长期便秘会诱发心肌梗塞,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者,上厕所排便时容易出现意外。当用力摒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限酒戒烟。
药物治疗与家庭急救
药物治疗 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学会自救,平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一旦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片或速效救心丸5~6丸,如无效可重复使用。
家庭急救 心?;颊呒彝ゼ本确浅V匾墓O日兹裟艿玫郊笆贝砜擅庥谛墓?,即便发生心梗,范围也较小,症状较轻,并发症较少,易于康复,存活率明显提高。家庭急救方法,除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注意血压低于100/150毫米汞柱慎用),有条件的给予吸氧,以改善心肌供氧;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急救医生前来检查治疗,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病人;在医生未到来之前,病人突然昏迷、抽搐,表示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如医生在场,会采用电击除颤术抢救病人的生命。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