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隐形杀手”、“静悄悄的杀手”、“沉默杀手”等。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以上人群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居于世界首位,现有约9000万,占总人数的7.1%。
在我国,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其中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为60~70%。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不得不引起广大网友的重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华侨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邓伟民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表示,骨质疏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矿密度(BMD)低于健康人骨量峰值均值的2.5个标准差;
■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如破网鱼状),骨脆性增加,在轻度或中度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骨折;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腰背疼痛、驼背和身长缩短及骨折;
■生化变化,表现为性激素和维生素D代谢产物水平降低、肠钙吸收降低等。
邓伟民主任介绍,目前,世界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现又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 个型:
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常于妇女绝经后的5~10年间发??;
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病因是患者年龄的老化,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外把70岁 以上的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也列为II型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 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糖度质激素,抗癫痫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或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脏病、肾脏病、慢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 性腺功能低下、胃切除吸收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疾病。
继发的骨质疏松症,还包括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血液透析等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还包括废用性骨质疏松:全身性的骨质疏松症,常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骨质疏松,可见于骨折后肌萎缩后的并发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患者染色体异常,成骨不全。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