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66岁,本村熟人。 高血压史15年,脑出血后遗偏瘫不能下床13年。平时服用尼群地平、复方利血平维持。 近两年,偶然有“胃痛”,没有看过,来人说说,取点儿“胃药”即止。 今年4月以来,时时“胃痛”,服药无效。 13年4月24日,出诊。腹部:上腹部胃区压痛,右上腹墨菲氏征(+)。 床旁B超:胆囊炎、结石。 心电图:轻度ST—T异常。 输液:头孢哌酮舒巴坦6.0;三天。左氧氟沙星0.4,四天??诜喊旅览?、多潘立酮,缓解。 此后,常常因疼痛间断用药。 13年6月13日, 右胁痛及背,进行性加重;脘痛;不食则痛轻、不吐,稍进食则呕吐,吐后痛缓。 去三甲级医院检查。摘要如下: B超:肝囊肿;胆囊炎,胆结石,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 上消化道造影:强迫体位,显影不满意。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水平部囊状扩张,憩室/炎症可能。 血:白细胞总数2.1万;中性84%; 肝功:转氨酶65,总胆红素55; 尿素氮、肌酐多项轻度增高。 血糖正常。 医院建议住院胆囊手术,问询费用,约3万多元。家属认为病人体质较差,医院医生讲了一大堆病名,不愿住院,来电话要求回村治疗,答应。 6月13日、6月14日、6月15日、 每日输液:头孢哌酮4.0;左氧氟沙星0.4;盐水、糖、维生素、钾,总液量约1300 ml; 13年6月15日, 已基本不痛。只是不能进食,稍食或饮水则呕吐,尿量不足。 决定加用中药。中医所见: 面红白少泽。巩膜轻度黄染。舌暗红,苔薄白稍干,声气稍低,脉弦无力、不数。腹部,下脘轻压痛,右胁下压痛,脐上部轻度抵抗。 口干。思饮,思食;不食不痛,饮食则右胁痛及背,脘痛、呕吐。因无食物,吐出黑色(应该是绿色)粘液。 小便黄少,大便平素干秘,五日未大便。昼夜失眠四天。 处方:生大黄15,厚朴15,枳壳15,生莱菔子15,半夏30,生姜三大片。 两煎共50分钟,去渣,混合。间歇用吸管吸入一两口,随个人感觉,以不吐出药为度,不限时间。 13年6月16日, 从服药开始,未再呕吐,可以睡着,药液喝了一半。胃部嘈杂饥饿难耐,要求进食。医嘱,少量流食。间断小量喝药。 输液:头孢哌酮4.0,左氧氟沙星0.2,液体量减至850 ml; 13年6月17日, 第一剂药喝了两天。已不吐、不痛。七天未大便。喝米汤、吃点儿糕点。精神大为好转。 输液:头孢哌酮4.0,左氧氟沙星0.2,液体量减至600 ml 。 中药原方再抓一剂,服法同前。 至此,病情已经扭转。准备输液七天。 见到大便后,方转疏肝利胆,理气通降,中药治疗。
中药有必要吗?有效吗? 呕吐停止,可以进食,可以睡眠,显然与中药有关。虽然未见大便,腑气已经由上逆转为降下。通降药小量频服,肠道无食物,未见大便不奇怪,本意就是降气为主。
分析: 西医病理: 十二指肠瘀滞,扩张,因何而起?推测长期不能下床,只能坐位,卧位,长期的便秘,造成大肠,进而小肠,继而十二指肠,瘀滞、扩张?十二指肠瘀滞,水平部囊状扩张,兼见憩室炎。十二指肠水平部,瘀滞不畅,久而造成局部或/和胆道发炎,血象升高。由于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也造成胆汁郁滞,而致结石,胆囊炎,肝功能异常,黄疸。反复的腹痛,少食,呕吐,导致尿量减少,时间较长,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泄,所以肾功能的几项指标,尿素---也出现异常,应该不是肾脏本身的问题。 中医病机: 呕吐、胁痛、脘痛,黄疸,便秘---诸多见症,不以中医逐条细辨,仅结合西医检查所见,中医病机分析为主。 十二指肠瘀滞,当与“瘕”、“聚”之类相似,中医腹诊不可见,而西医造影可见。在腑,在气,中焦腑气不畅,是基本病机。胃气失降,中焦阻滞。上见呕吐,中见腹痛,下见便秘。 诸症蜂起。 尿黄,一是胆红素三项均高,二是轻度脱水状态所致,可以辩证为内热,也提示津伤。 讨论: 无论病名病理如何复杂,十二指肠瘀滞是病机的中心。仅靠西药抗菌消炎,利胆,维持营养及水电平衡---之类,难以解决基本病机。 中药,通降腑气、胃气是必用之法。中焦寒热虚实之辨,实而不虚,热象不明显,有津伤之象。思食思饮,可见胃气并无大碍,尚能受药。药性以寒热不偏,不伤胃气为稳妥,置肝胆于不顾,通降中焦腑气为首务。 只是,实施通降。 轻症,可以使用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加通便灵胶囊,空服?;蛘咭缘咔阎嘞劝胄∈狈缓蟾酝ɡ梢?。通利之法,多种多样。 本例,中焦瘀滞病机,以中药汤剂通降腑气,非西药、成药仅仅通便可比。曲尽机变,务求必通,只能寄希望于中药。只要此中心病机可以逆转,各个方面才能逐步趋向好转。 常理,通下,要求空腹、顿服。小量服药,在欲通未通之时,腹部绞痛不适而难以达到通下目的,徒增痛苦。只是,本例服药即吐,不能顿服,只好小量频服以试。所以辅以小半夏汤以抑制呕吐,希望药力可以留于胃肠而生效。且半夏30克,有助于镇静催眠。 无燥屎,小乘气汤主之;加莱菔子助降气;小半夏汤辅助通降,抑制呕吐。 个人认为,基层输液,以能见到一至两次清白尿即可,大约相当于需要补液量的半量。是基于不能检验血液生化,留有余地,稍有不足为妥。 力求尽快恢复饮食,减少液量,否则酸碱问题、电解质问题,越输越乱。 该病人,肝肾功能差,输液量又不足,代谢、排泄延缓,抗菌药大抵减半使用,以临床预期效应,明显可见为度。 在农村,还要顾及尽可能缩短一日的输液总时间,医生、病人和家属都方便。 因为是老熟人,没有查体温、血压、心电图、尿检,也没有进行常规体检。经过医院检查,排除了很多疾病。据其神色动态,大抵属于阳证范畴。知其并非危重,只是个麻烦病例。这是个人的懒散习惯,不足效法。 该病人,集: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后遗症;心电图ST-T异常;十二指肠瘀滞症、息室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于一身。看似复杂,其实中医基本的和突出的病机只有一个:中焦腑气不畅。 这算不上“中西医结合”,以前我把这种形式叫做“中西医凑合”,现在叫做“中西医综合”。中药第一次处方,如果没有西药的补液和抗菌,只怕就要考虑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养阴、------,不能单纯通降啦。没有西医的B超、造影和检验,仅凭四诊,比如,是以肝胆为主,还是脾胃为主?中医病机分析的精度也是要打折扣的。由此观之,利用西医必要检查,以延伸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对于中医病机分析,实属必要。只是不能被西医诊断吓住或牵着鼻子走而已! 还是探索以中统西,力求沟通的思路。 平时习惯,能用西药的(其实很多是中成药制剂),不用中药。一是对自己的中药水平很不满意,二是病人怕麻烦,自己图省事。所以,虽然夜以继日地学习中医,每日开方也就几付药的样子,也因此少了实践机会。常见不少同行拿中药来搪塞病人和赚钱,我是反过来,绝不轻易使用中药,甘愿宁少勿滥。拿西药对付的时候多。尤其不相信中药者,绝不推荐中药。本例也只是在意识到西药不足以解决问题时才不得不用的。前面曾经使用过的元胡止痛片是中药西用,罗通定则纯粹就是从中药里提取成分的西药啦。 当个中国基层医生真麻烦,医生自己都分不清肝炎、肝火;肾炎、肾虚;心病、脑???------中药、西药、中成药、中药、中草药、中药的西药制剂、中西合成药、保健药、假药----,何况百姓呢? 厂家广告,浑水摸鱼、招摇撞骗;假中医们,巧立名目、推波助澜;ZF管理,上面的,不懂装懂、闭门造车;下面的,敲诈勒索、故意捣乱。 唉!难??!真难?。?!为其难,中国的基层医生应该比发达国家医生,更加需要应付上下左右社会问题的个人生存能力;更加需要兼具中西医两套理论、知识、技能;兼备两种思维方法、极为复杂的辨识和运用能力。所以,我认为中国基层医生的实际临床水平,应该是世界上基层医生里水平最高的! |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