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附近一百元约 ,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

新生儿黄疸,治还是不治?

2021/10/13 9:01:22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作者:常怡勇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有何区别?


  

黄疸在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约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不但有母乳相关性黄疸,还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加重时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需及时发现和治疗,以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脑损伤;新生儿出生2周后,黄疸逐渐消退(正常),但少数延迟消退,甚至出现皮肤黄疸加重变暗,大便颜色变浅,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应及时发现并找寻病因,及时治疗,以免发生胆汁淤积性肝损害。


1

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


黄疸消退延迟的最常见原因是母乳乳喂养相关性黄疸,可见于约30%的母乳喂养充足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热量和体液摄入不足、胎便延迟等引起。该原因引起的黄疸一般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及频率即可缓解。母乳性黄疸主要原因是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增高而导致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有自限性,黄疸可延迟到生后8~12周消退,一般不建议中止母乳喂养。


2

关注结合胆红素升高的风险


结合胆红素>1mg/dL可能存在胆汁淤积症的风险,应积极查找原因,以排除胆道闭锁。因胆道闭锁的手术时机是出生后60天以内,生后30天或早于30天是最佳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3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1)黄疸出现的时间早晚与持续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迟,一般足月儿多发生于出生后2~3d,4~5d会达到高峰,5~7 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则3~5d出现黄疸,5~7d达到高峰,7~9d消退,最长可达3~4周。


而病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在宝宝出生时或出生后24h内就已经出现明显的黄疸现象,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2)黄疸进展不同


病理性黄疸进展较快,有可能1 d之内全身皮肤均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相对进展较慢。


(3)胆红素上升速度不同


生理性黄疸每天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或每小时<0.85μmol/L。


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5μmol/L或每小时>0.85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


4

胆红素检测及指标


胆红素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但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一般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相应胎龄、出生后日龄(小时龄)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国内有资料报道,大多数胆红素在205.0~256.5μmol/L(12.0~15.0mg/dl)之间,临床属健康新生儿。但胎龄小的早产儿部分血胆红素虽只有170.0~205.0μmol/L(10.0~12.0mg/dl),却已发生核黄疸。因此,如果把胆红素浓度超过“205.0~256.5μmol/L”时才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即病理性黄疸,对于部分新生儿可能为时已晚。


因此,上述胆红素指标值及上升速度等数值只能作为临床参考,诊断时医生还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注意观察患儿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呕吐等情况,从而对“黄疸”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估,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预防新生儿黄疸所致残与死亡的发生。


5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危害


生理性范围内的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和药理功能。


过高的胆红素血症则可导致一些重要脏器的损害,如对神经系统、心肌细胞、肾脏细胞等均可能造成损害。胆红素损伤神经系统的确切机制尚未肯定,有学者认为胆红素主要毒性作用在于解离线粒体的氧化磷脂酸化作用,引起明显的能量代谢紊乱。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与能量储备耗竭相关。


临床表现为后期神经肌肉不协调、耳聋、智力发育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


未结合胆红素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主要是由于高浓度的脂溶性胆红素堆积于体内,胆红素沉积于心肌,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及线粒体,导致心肌细胞膜及线粒体流失破坏,从而损害心肌细胞。文献报道,高浓度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同样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新生儿肾脏滤过功,能同时对肾脏造成损害。


6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包括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应用白蛋白、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肠道胆红素吸收阻滞剂(如琼脂)可在肠道吸附胆红素并有致轻度腹泻作用。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诊断为溶血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应该尽早给予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2)光照疗法


光疗主要通过光照使未结合胆红素经过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产生胆绿素、无毒的水溶性双吡咯,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传统光疗主要采用蓝光箱进行治疗,副作用多,可产生皮疹、腹泻、体温升高,损伤DNA分子,伤害视网膜等不良作用。


目前改进的蓝光治疗仪蓝光毯,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副作用少的优点,得到广泛推广。


在光疗方式上研究发现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与持续蓝光照射总有效率相近,均能减少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粪胆素水平,与传统的持续光疗相比间断蓝光照射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


(3)换血疗法


主要用于大部分Rh和严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病。近年来由于光疗和药物治疗的进展,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换血的人数明显减少,但对少数用以上方法难以控制的危重病例仍应进行换血治疗。


参考文献:

[1]彭程,侯新琳.《2018昆士兰产科与新生儿临床指南:新生儿黄疸》要点介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4):285-288.
[2]杜立中,马晓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3]中国优生科学协会早产与早产儿管理分会.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共识[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1,29(3):297-299.
[4]张士发,茅双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64-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