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五体针法正是由“五脏之气外合于皮脉肉筋骨”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为我们展示了古典针刺的选穴理法。
一、针皮肤治邪在肺
《灵枢·官针》中的毛刺、半刺、直刺均属于刺皮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5, 66, 121);">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直刺针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由于肺主皮毛,故浅刺皮毛可宣泄皮毛部的邪气以宣肺气,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束表、发热、咳喘等和肺脏有关的疾病以及一些皮肤病。现代的皮肤针刺法亦属此类。
二、针血脉治邪在心
《灵枢·官针》中的络刺、赞刺、豹文刺均属于刺脉法?!?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5, 66, 121);">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心主血脉,刺中血络出血可去瘀生新,即使无出血也可宣泄经络中的邪气,使气血调和从而令瘀血得除,邪热得解。所以该类刺法常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或红肿热痛等血分有热之证。
三、针分肉治邪在脾
《灵枢·官针》中的分刺、浮刺、合谷刺属于刺肉法。“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这些刺法是在肌肉比较丰厚处进针至分肉间,其作用是宣泄肌肉中的邪气。由于脾主肌肉,故该刺法可健脾益气从而达到行气化湿、涤痰通络等作用。此类刺法主要用于肌肉疼痛之肌痹或水肿、泄泻等津液输布失常引起的疾病。
四、针筋治邪在肝
《灵枢·官针》中的恢刺、关刺均属刺筋手法?!?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5, 66, 121);">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由于肝主筋,所以这种刺法可祛除在筋的邪气,由此达到舒筋活血、养血通络的作用,临床多在关节附近的肌腱或韧带上进行针刺,因为筋会于节,四肢筋肉的末端都在关节附近,如犊鼻穴等。
五、针骨治邪在肾
《灵枢·官针》中的短刺、输刺均属刺骨法?!?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5, 66, 121);">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由于肾主骨,所以针深至骨的刺法可以与肾气相应以驱除在骨的邪气,能使肾气得旺、肾精得长,以治疗骨痹或生殖等病位在肾的各种疾患。如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病、腰椎病等。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赌诰分泄赜谡氪躺钋车哪谌莘浅7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根据脉象论述针剌深浅;《灵枢·终始》根据虚实补泻论针刺深浅;《灵枢·四时气》则有根据不同季节论刺之深浅。《难经·七十八难》还有依性别分针刺的深浅等。而本篇介绍的“五刺法”是就五脏与五体的内外对应关系,认为五脏疾病可外达五体,而针刺外周的五体则可以调节在内的脏腑失调,选择与相应脏腑对应的深浅不同的组织结构部位(皮、脉、肉、筋、骨),并将不同组织的刺法分别称为“刺皮部、脉边刺、刺分肉、刺筋部、骨边刺”。《内经》“五刺法”展示给我们一个古老又崭新的选穴理论和方法。
I 版权声明
|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