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公安厅、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省黑诊所等非法行医集中整治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为期2个月的黑诊所等非法行医集中整治工作。
此次集中整治重点包括3个方面: 一是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打击坑害群众利益的“游医”“假医”,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是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将科室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行为,以及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三是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近年来,随着各地卫生监督等部门打击无证行医行动的持续开展,社会上的无证“黑诊所”虽然有所收敛,但在一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区、建筑工地周边、城郊等区域,这类“黑诊所”仍然存在,还不时看到诸如非法接生、胎儿性别鉴定、人工流产、包治百病、祖传老中医等传单、“电线杆”广告,在诱骗弱势群体前去诊治。 “黑诊所”之所以有生存的土壤,一是以“口碑好、价格低”、“24小时热情服务”、“ 就医环节简单”来招揽顾客。二是因为到正规医院就诊手续繁锁,费用高,正如有就诊者说,需要挂号、排队,跑上跑下,不仅折腾人,而且看个感冒动辄就要花三五百元,而直接到附近的小诊所就医方便又便宜。三是不少低端市场医疗缺位,如有些行政村、社区没有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有的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服务半径大,居民健康服务圈长。四是违规代价太低。由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对非法行医的处罚较轻,通常执法人员只能收缴其器械、药品,责令停业或处以罚款,对非法行医者起不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要让“黑诊所”真正销声匿迹,各地都应多部门常态出动打击“黑诊所”。想方设法勾勒出本地“黑诊所”分布图,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让广大居民在主要道口、在公共场所、在报亭都能看到免费提供的本地 “黑诊所”分布图。要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栏、宣传单、微信等多种渠道加大“黑诊所”危害性宣传力度,友情提醒广大居民远离它们,不要上当受骗。 对勾勒出的“黑诊所”,各地卫生监督、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要用“猛药”医治,发现一起要查处一起,而不必等到累积多了才一次性清理。对非法行医者的惩罚性罚款要不断提高,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让“黑诊所”被打击一次所造成的损失同其非法行医的收益之间不成比例。不断加大医改力度,为患者医疗“减负”,减化医疗就医环节,提高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水平。 各地政府应对这些医疗卫生服务薄弱地区,特别是边远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区、建筑工地周边要加强投入和卫生服务供给,可以让更多的合法合格的规模小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占据这个低端市场,让每个村(社区)医疗不缺位,以打造时间最短、价格最廉、服务最优的村(社区)健康服务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铲除“黑诊所”这颗“毒瘤”。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