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_附近一百元约 ,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

卫生院与卫生室分类管理,是不是又在瞎折腾!

2018/5/10 9:28:01来源:诊所老板之家作者:尹于华

近段时间,有地方政府针对卫生院下发了三类管理的意见,而又有人爱屋及乌把卫生室的管理也借鉴卫生院三类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譬如安徽省宣城市近日出台《关于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的意见》,根据人口及地理位置等,对乡镇卫生院分类设置为一类、二类、三类

 

旨在强化各类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承担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各地重点建设2家~5家一类乡镇卫生院,大力发展二类乡镇卫生发展,全力帮扶三类乡镇卫生院,见于4月18日的《健康报》。

 

譬如也有建议按卫生院分类管理方式,把卫生室也分三类

 

  • 一类卫生室即综合型联村示范卫生室,服务覆盖范围辐射周边2个~3个自然村或行政村,达到能独立开展“3+1”检查(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的标准。


  • 二类村卫生室即标准化卫生室,为本村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至少3名,有1名以上的乡村医生有执业或执助资格,有1名女乡村医生。


  • 三类村卫生室即公卫型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以承?;竟参郎裎?;乡村医生1-2名。

 

卫生院与卫生室经过分类管理后,可以各司其职于公卫或医疗,以期专人专业把医疗做精湛,又专职专务把公卫做实做优,相对来说不失为强基层的良方。

 

但是在农村乡镇面积大及多村一室的前提下,再来一次分类管理,基层医疗还能担当起村民的首诊重任吗?

 

1、分类管理,是否有利村民就近求医

 

卫生院与卫生室按照服务半径及服务范围和服务性质分类管理的见解是好的,但是卫生院与卫生室的主要服务人群在农村。

 

农村有些大点的村庄,方圆有十来里宽,农村有些大点的乡镇,面积远远超过100平方公里。

 

农村卫生院与卫生室的门诊量本来就是四方乡邻的老弱病残占大头。而医改后本来就有很多村庄的村卫生室空心化,村民在罹患病痛后求治己经慢慢缺失了家门口的卫生室。

 

现在又要按类配置卫生院或卫生室,这又无疑给村民患者就医,更加缺失了家门口的便当!

 

2、分类管理,是否有利基层首诊

 

近年为了体现强基层,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建造的高楼林立,富丽堂皇,各项配套设施齐全,门诊室住院部与急救室和中医馆,不逊于二级医院的摆设,其装潢之奢侈丝毫不比三甲医院差!

 

据知情人透露,新盖一幢卫生院可以运行,至少得二千万以上。花费巨资的卫生院,理应完全可以在基层担负首诊重任,截留70%以上的基层病源。

 

但是事以愿违,前几日笔者到一新盖卫生院,气派十足,各项设施齐全,医院在职人员有三十余人,还聘请了一位中医师,一位专职公卫。

 

但是笔者询问一日的门诊量时,每天只有四五十号,留意就诊人员,都是些慢病拿点药。

 

试想如此,这些卫生院怎么能够担当起基层首诊重任呢?完全是靠财政供养!

 

卫生院己经沦落到不与担负村民治病为目的,医生己经沦落到熬到定点时间下班。如此境况,难道靠分类管理能够重新树立分级诊疗中基层首诊吗?

 

3、分类管理,是否能够担负基层首诊

 

现有的卫生院与卫生室由于侧重公卫,在逐渐荒废医疗作为主体业务。

 

在村民心目中治病救人的角色慢慢褪落,而又要分类划分卫生院与卫生室的属性与职责,以扶持龙头,担负医疗主体,那么致使基层医疗更加萎靡不振。

 

因为在现有卫生院与卫生室都面临着共性问题缺人时,一切纯理论话题,都是建立在沙丘上的楼阁,纯粹是瞎折腾!

 

4、为什么气派十足的卫生院门可罗雀?

 

为什么整齐划一的卫生室每日只是在忙碌公卫达标考核?为什么医改提倡提升基层实力的大招屡不见功效?

 

为什么村民舍近求远也只是治疗些小病小痛?为什么医改后基层医疗如废了武功一般不会想病也不愿看???

 

这就是人为折腾成这副光景,基层医改,把很多能看病会看病的医生都逼走了;

 

基层医改,把卫生院都改成只见捧着茶杯悠闲自得的疗养院;基层医改,把卫生室都改成拿着表格填数据的文秘!

 

这样局面,不从根源整治基层医改弊端,而再来折腾分类管理卫生院与卫生室,期望基层担负基层首诊,只是又一次白忙乎!

 

不要再去折腾基层的所谓的分类管理,当务之急,是如何放开基层医疗中基药的紧箍咒,如何留住基层医生

 

如何减轻基层医生的公卫负荷,如何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村医充实到萧条的村医队伍中去,如何确保三级网底不破!

 

才能切实引导村民基层首诊,破解国人”就医难””就医贵“的呼声!而不是在卫生院与卫生室人员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又来瞎折腾起分类管理,基层真是经不起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