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4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
对2018年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进行了部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全新的理念
《通知》开端第一段话,侧重点就是: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再次被强调,成为重中之重。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要点:
目标很重要,但一定要切合实际,合情合理才行;至于任务,也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分工,擅自加大工作量,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这一点至关重要,没有完善的政策保驾护航,就不会有落实的签约服务率。
三、加强签约服务的考核与评价
做没做工作,做了多少,不是嘴上说了算的,一定要经过考核与评价,最好有第三方的参与,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合理。
大家都知道,这么庞大的任务量,绝对不是几个村医所能肩负的,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最终也只能是一纸败笔。 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每份签约多少钱,政府一定要为村医买单,别一年到头了,什么都没落着,你哄小孩呢? 村医的我们,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弃其它与不顾,一心一意搞签约呢?又要牛儿跑,又不让牛吃草,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签约团队,由原来的村医单打独斗,演变为村医、乡镇院长、镇医院全科医生、护士等组成了一个服务团队,更为合情合理。
大家从去年《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里,可以看到:
据悉,《通知》最新提出,签约服务采取团队服务形式提供
鼓励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发挥乡镇(街道)卫生计生专干、残疾人专职委员等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
对比之下可发现,随着国家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深入,家庭签约团队的组成力量也在多元化、全面化
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能够进入到签约团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指向性健康服务;
另一方面也反射出家庭签约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治病,将逐渐重视人的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
从角色分工来看,家庭签约团队的人员构成越来越丰富,人员性质2018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具体到如何运作,有人建议,需要从以下10点加以解决。
1、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地要积极创新丰富签约服务方式,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要对接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提供医防融合、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2、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能力,要以优质服务基层活动为抓手,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有针对性提升门诊疾病咨询、诊断与治疗能力。
要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儿童常见病等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康复、口腔、中医药、心理卫生等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基层综合诊疗能力。
3、推广预约诊疗服务?;平ü只突Ф?、电话、互联网等手段
开展分时段预约,方便签约居民接受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建立预约就诊机制,引导签约居民优先利用签约家庭医生的诊疗服务。
4、加强签约服务技术支持。发挥二级以上医院作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影像、心电诊断和远程会诊、培训等服务。
通过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先在贫困地区探索临床决策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的应用。
5、做好转诊服务。加强家庭医生与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的紧密联系,对确需转诊的患者及时予以转诊或提供就医路径指导。
二级以上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接,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
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家庭医生上转患者可选择渠道,赋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留床位等资源。
6、保障签约居民基本用药,合理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加快完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衔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药物第三方配送,为签约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7、推广实施慢病长处方用药政策。在“合理、安全、有效”前提下,对病情稳定、依从较好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
协调相关部门探索制定慢病长处方标准和规范,经家庭医生上转患者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院医嘱延用上级医院处方药品。
8、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提供包括健康咨询、评估、行为干预、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结合实际鼓励开展“菜单式”服务,提高签约服务精准性。
积极支持家庭医生团队为企事业单位、养老院、学校等功能社区提供签约服务。
在政策、技术、医疗安全保障到位的前提下,明确上门服务项目清单,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
9、依托信息手段密切与签约居民联系,加快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依托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手段,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交流互动平台,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
针对不同服务需求、季节特点、疾病流行等情况,定期精准推送健康教育资讯。
10、加强机构内部分工协作。家庭医生团队在提供全科诊疗服务的基础上
加强与所在机构内部预防接种、妇保儿保、中医、康复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推进专科服务与签约服务的有效衔接。
而关于签约服务的保障、津贴,基层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1、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要向服务优质高效、群众满意度高、功能任务发挥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2、有条件的地方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在绩效工资中单列。
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
没错!又是向全科医生倾斜,全科医生真的是会越来越好过的!
3、各地要明确签约服务费标准,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服务费,签约服务费由医?;?、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
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
关于这一点,作为一名村医,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个,有偿签约服务不是不好收费吗?
那么好了,从新农合医保软件上加以根本解决,合理化收取一定费用,做到名正言顺,水到渠成,常规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看法,多好啊 在国家“大健康”的全新理念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可以说,以后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严格了。 换言之,村医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全新的14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定会让我们自顾不暇,无暇看病,针对这一矛盾 也希望国家和政府有关领导下基层,搞调研,用事实说话,给村医一片执业的蓝天,切莫让我们流血又流泪,有苦无处诉。
虽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大势所趋,但村医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
决不能单单为了追求签约率,而不能做到保质保量,以牺牲大多数村医的身心健康来换取绩效,做表面文章,适得其反,就不好了。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