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按照适度“三个放权”,引导“三个自主”,促进“三个提高”的工作思路,在区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的基础上,全区13家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院长办院”,推进财政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机制等方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大投入 改革财政保障机制?
广州市增城区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按照“核定收入、核定支出、差额补助”,在上一年核定经常性收入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核定收入;对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财政足额预算。??
该区采取核定方案“三年一定,一年一核”。首次核定经常性收入是在前3年平均收入的基础上增加3%,再综合考虑基建、人员等因素进行核减;经常性支出则根据上一年实际运作和人员到岗等情况进行核定。3年来,该区经常性收支差额投入逐年加大,分别投入1.2亿元、1.9亿元、2.9亿元(不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于实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在年初核定收支时,增城区卫生计生局与区财政局充分沟通,反复讨论,既把握好政策,又灵活处理,将收支结余部分全额返还给机构,并参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将其中60%用于增加机构绩效工资总量,40%用于机构自身发展和建设。3年来,该区13家基层机构分别结余1926万元、2798万元、3826万元,合计8550万元。??
下放管理权 激发内在活力
下放用人权。该区改革人事制度,让院长自主选人、自主用人,破解人手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推行院长聘任制,聘期3年,院长、副院长每年考核一次,任期内累积两年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另一方面,允许基层机构自主招聘临聘人员,区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在核定编制总量内的临聘人员给予财政经费保障,实行岗位管理,同工同酬,同时建立临聘人员退出机制。3年来,该区基层机构共招聘146名临聘人员,人员到岗率由改革前的88%提升到2017年的96%。??
下放做事权。在抓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放手让院长主动管理,破解“等、靠、要”的思想。鼓励基层机构做强优势科室和特色业务,调整业务结构,依靠自身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一方面,定目标、定任务,明确基层机构必须抓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基层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专科,想方设法把患者留在基层。??
下放分配权。改革绩效分配机制,让院长自主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倾斜,破解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基层机构自行制订绩效工资考核和分配方案,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因素为主,自行统筹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另一方面,把基础性绩效与奖励性绩效的比例由原来的6∶4调整为现在的4∶6,加大激励力度。??
院长管理目标责任制 确保公益性??
在放权的同时,该区还加强考核和监管,保证公益性导向。建立院长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将群众热切关注的次均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输液比等列为关键指标,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院长聘任、院长管理目标奖、公共卫生经费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拨付四挂钩。加强数据监测,要求各基层机构每月定时、准确报送医改数据监测报表,区医改办收集汇总后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现象及时提醒、警示,并将次均费用、业务收入增长率等数据进行公示。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严格落实病历和处方点评制度,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增城区改革3年来成效显著,与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43.5%和41.6%,明显高于本地二级以上医院增长速度(分别为6.9%和7.3%),扭转了长期以来基层机构业务量增长速度低于二级以上医院的现实,患者往基层回流明显?;阋搅苹箍咕┦褂帽?、门诊输液比、平均住院天数等关键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门诊输液比和抗菌药使用比,分别下降60%和50%。连续3年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基层机构职工和群众的满意度均持续提高,平均满意度达到90%以上,部分单位超过95%,相比改革前提高显著。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年均收入由2014年的10.9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0.2万元,已与区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基本持平。门急诊次均费用降低4.4%;住院次均费用降低4.2%。在物价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基层机构医药费用不升反降,老百姓医药费用负担有所减轻。??
几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实践,让增城区达到了“三升一控”的预期目的,即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医疗质量、群众和医护人员满意度不断提升,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卫生院服务能力、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群众获得感三提升的局面。??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