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通常发病位置在胸背位置,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因理化因素刺激,潜伏于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痛。
当患者确诊为带状疱疹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合理地应用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 带状疱疹的症状
1.发疹前:患处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痛、瘙痒,可伴有低热、少食、倦怠乏力等症状。
2.皮损症状: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 外周绕以红晕,排列如带状,聚集一处或数处,疱群之间的皮肤正常。多发于一侧胸胁、腰部或头面部,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3.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二 带状疱疹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发皮疹,阻断病毒播散。
应在发疹后72 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对于伴中重度疼痛或严重皮疹、有新水疱出现、泛发性皮疹及合并带状疱疹眼炎、耳炎等特殊类型带状疱疹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皮疹出现已超过72 h,仍应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目前批准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
糖皮质激素
目前关于是否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及PHN仍存在争议。既往观点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3 d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目前最新的欧洲及德国指南均未推荐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镇痛治疗
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建议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
轻中度疼痛: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
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有一定帮助,常用药有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
外用药物治疗
以干燥、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早期疱液未破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
水疱破溃、糜烂、溃疡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或外用抗生素药膏如0.5%新霉素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等。
眼部可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碘苷(疱疹净)滴眼液,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初期多为湿热困阻、毒积火盛,中期多为脾虚湿蕴,后期多为气滞血瘀。治疗初期以祛邪止痛为先,后期兼顾扶正固本。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通常分为三型:肝胆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
1. 肝胆湿热证:发病初期,皮疹鲜红,簇集水疱,疱壁紧张,焮红灼热刺痛,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新癀片等。
2. 脾虚湿蕴证:发病中期,皮疹淡红,疱壁松弛,糜烂渗出,疼痛或轻或重,治宜健脾化湿止痛。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参苓白术丸。
3. 气滞血瘀证:发病后期,皮疹色暗、结痂,或皮疹消退仍疼痛不止,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血府逐瘀胶囊、大黄蛰虫丸等。
此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戒烟酒,缓解焦虑压力,保障充足睡眠,均衡膳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和疾病康复。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