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临床治疗和预防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PPI,那么,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呢?临床用药上应该如何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结构、药代动力学、适应证、给药方法等5方面,分别探讨临床常用的这三种PPI的区别。
表1:结构差异
起效时间:雷贝拉唑起效最快,艾司奥美拉唑次之,奥美拉唑最慢。
雷贝拉唑与酶结合位点最多,且其解离常数(pKa)值较高,活化的pH范围明显增大,因此在壁细胞中能更快聚积,起效以及解除症状的速度均较快。
抑酸强度: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表2:药动学差异
慢代谢型患者的CYP2C19酶活性较低,PPI体内代谢慢,在采用常规剂量服药时,需加强临床关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表3:口服剂型适应证差异
表4:注射剂型适应证差异
对于不能吞咽的患者,原研药(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可溶于不含碳酸盐的水中,并通过胃管给药。
表7:肝肾功能不全人群的使用
参考来源:
[1]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
[2]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6年).
[3]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2015年版).
[4]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药品说明书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