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俗称“副肾素”,是临床急救的必备药品之一,常用于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情况。有人把肾上腺素比喻为“天使之?!?,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救命,用不好则可致命。不信看看下面这个用药案例!
首先,我们来简单熟悉下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肾上腺素通过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产生强烈、快速而短暂的兴奋α和β型效应:
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作用于骨骼肌β2受体,可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舒张压;
兴奋β2受体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
使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黏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
了解药理作用后,临床上,肾上腺素可用于心脏骤停、变态反应性疾病,且可以协助局麻。一起来看看这三个方面:
▎心脏骤停
肾上腺素对停搏的心脏有起搏作用,是抢救心脏停搏时的首选药物。通过作用于窦房结β1受体,促使心脏恢复起搏功能。
▎变态反应性疾病
用于治疗过敏性休克及支气管哮喘,这两种疾病均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使用肾上腺素能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并能解除这些疾病引起的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协助局麻
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可使皮下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的吸收,从而延长麻醉时间,并可使体表血管收缩止血。
▎早期用药很关键
(1)心脏骤停抢救:绝对缺氧(心跳骤停至心脏按压前)的时间长短是决定心肺复苏是否成功的关键。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在发作数秒至1~2分钟内抢救并使用肾上腺素容易恢复。因此,心跳骤?;颊哂≡缡┬行姆胃此帐?,并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治疗。只要抢救及时、迅速、正确,有80%患者可望复苏成功。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2016年版)》指出:肾上腺素是复苏的一线选择用药,可用于电击无效的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静止或无脉性电活动。
(2)过敏性休克抢救:对于所有出现系统性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气道肿胀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早期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在急性过敏反应期间,越早给药效果越好。
▎给药途径有哪些?
判定用药后,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给药方式。肾上腺素注射液说明书上的给药途径有皮下、肌注和静脉给药3种。近年来,大多数临床专家不主张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给药,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因为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吸收较快,皮下注射吸收较慢;
二是因为皮下给药容易造成注射部位皮肤坏死。
肌注最佳位置是大腿中三分之一的前外侧面。注射针需要足够长,以确保肾上腺素注入肌肉内。现在国外已有专供过敏患者自行使用的肾上腺素笔上市,推荐首选大腿外侧肌注——更方便过敏患者自行注射。在肌注的同时,应尽快上脉搏、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监护措施,这将有助于监测对肾上腺素的治疗反应。另外,新生儿肌注肾上腺素必须是稀释到1:10000后才可以使用。
对于需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患者,应推荐静脉注射方式。且静脉用药时更应要有持续的心电监护,以防止出现高血压危象和室颤。
▎给药剂量和时间
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也十分重要,切忌应用心肺复苏的剂量来抢救过敏性休克。因为心肺复苏是骤停心律,而过敏反应是有灌注心律。因此给药途径、剂量和用法迥然不同。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严重低血糖、危重哮喘、有灌注心律的过敏性休克,则多选用肌肉注射。目前国内使用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规格是(1ml:1mg),百分比浓度为0.1%,可直接用于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的肌注用药剂量一般为0.2~0.5mg,可用1:1000(即1mg/ml)制剂;如肌肉注射0.2~0.5ml,无须稀释。
心脏骤停抢救: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1次。持续10~60 min。从周围静脉给药后注意使用生理盐水(20ml/次)冲管,以保证药物能够到达心脏。由于心内注射可增加发生冠脉损伤、心包填塞和气胸的危险,且会延误胸外按压和肺通气开始的时间,因此仅在开胸或其他给药方法失败或困难时才考虑使用。
过敏性休克抢救:一般通过肌肉注射给药。若患者对第1剂给药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10分钟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此时应给予第2剂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0.1%)的使用剂量为肌肉注射成人:0.5ml(mg)/次;
6个月~6岁:0.15ml(mg)/次;
6岁~12岁:0.3ml(mg)/次;
>12岁:0.5ml(mg)/次。
根据《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肌注剂量0.2-0.5(1:1000)mg,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一次直到临床症状改善。对于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可用0.05~0.1mg肾上腺素(1:10000)静注。静脉用药强调要有持续心电监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和室颤。微量泵泵入:0.1~0.5mcg(微克)/min/kg,可替代静推应用,应用过程中应有血液动力学检测。
▎静脉用药不用稀释吗?
在抢救心脏骤?;颊呤?,一些医院通常的用药习惯是直接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基本上不予以稀释,因为教科书、文献及CPR指南中并无明确规定,仅提到肾上腺素的用法为1mg静脉注射。
实际上,抢救心脏骤?;颊呤保錾舷偎夭捎貌幌∈投苯泳餐频母┓椒?,是一种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错误给药方法。原则上应按照肾上腺素注射液说明书上规定,必须用无菌生理盐水10倍稀释后静脉注射。即用10ml注射器抽取1ml肾上腺素原液,加生理盐水9ml稀释后,共计10ml。此外,在推注肾上腺素后,最好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这样有利于药物在血管内循环,快速达到心脏。
▎不良反应
治疗量时患者可见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失眠、恐惧、眩晕、头痛、呕吐、出汗、四肢发冷、震颤、无力、心悸、血压升高、尿潴留、支气管及肺水肿等。
大剂量可兴奋中枢,引起激动、呕吐及肌强直,甚至惊厥等。当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静脉时,可引起血压骤升、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展为脑溢血、心室颤动。局部用药可出现水肿、充血、炎症等。
▎用药注意
考虑到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对于下面这些患者,用药时应注意:
禁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病、心源性哮喘、阻塞性心肌病、心律紊乱(尤其是室性心律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患者。
慎用小儿、老年人、器质性脑损害患者及孕妇。
肌注时注意轮换部位以避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注意补充血容量:监测指标如用于过敏性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以抵消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用于抢救时,必须监测血压、心率与心律变化。
最后,在心肺复苏过程给药时,一般情况下至少应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肾上腺素,且由于肾上腺素代谢很快,故需要频繁注射。如果患者尚未建立静脉通道,可经气管内给药,即将1mg剂量的肾上腺素溶于10ml的液体中滴入气管内。
1.与α受体阻滞剂以及各种血管扩张药联用,可降低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2.与全麻药合用,易产生心律失常,直至室颤。用于指、趾部局麻时,药液中不宜加用肾上腺素,以免肢端供血不足而坏死。
3.与洋地黄、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致心律失常。
4.与麦角制剂合用,可致严重高血压和组织缺血。
5.与利血平、胍乙啶合用,可致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6.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两者的β受体效应互相抵消,可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
7.与拟交感胺类药(如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合用时,对心血管作用加剧。
8.与硝酸酯类合用,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被抵消,硝酸酯类的抗心绞痛作用减弱。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