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公认的一线调脂药物
自1987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上市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达到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总体危险的目的,同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乃至逆转动脉硬化并使之消退。 然而,“是药三分毒”,或者说“是药三分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亦突出,“双刃?!钡奶刂适置飨裕馍踔劣斜ǖ乐赋?,他汀类药物会加速人体衰老。 那么,他汀类药物真的会加速人体衰老吗?他汀类药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良反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何做到合理、安全地使用他汀类药物呢? 他汀类药物会加速衰老吗? 2017年初,国内已经出现了他汀类药物的“负面”报道:美国新奥尔良杜兰大学科学家发现,世界各地约有超过2亿人口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有证据显示该类药物会加速衰老,促使人体肌肉疲劳、记忆力减退,仿佛是细胞“毒药”。 文章还援引了美国著名保健专家、医学博士约瑟夫·默寇拉对于近年来多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解读——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肝脏中负责合成胆固醇的辅酶Q。 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液中辅酶Q10的含量。 众所周知 胆固醇有助于生成细胞膜和激素(包括性激素、睾酮、孕酮和雌激素),并能帮助消化脂肪中的胆汁酸。另外,胆固醇对于大脑也十分重要,脑部的胆固醇约占到体内胆固醇总量的25%,对突触(神经元)的形成也非常关键。 人们思考、学习新事物、形成记忆,都离不开脑部的突触。正是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干扰和消耗辅酶Q10的作用,给患者带来许多灾难性的不良反应,因而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必须外源性地补充辅酶Q10和角鲨烯。 那么他汀类药物是否真如文章所说会加速衰老?多次提到的辅酶Q10与他汀类药物加速衰老是否真的存在关联呢? 目前公认辅酶Q10在抗衰老、抗疲劳、?;ば?span style="font-size: 18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letter-spacing: 0px;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血管、癌症辅助治疗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造成循环组织中辅酶Q10的缺失。外源性服用辅酶Q10可以改善这种缺失,并减少低密度脂质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达到逆转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的目的,包括他汀类药物的相关肌病,且对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无明显影响。 因而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加服辅酶Q10是非常有必要的,会出现正面协同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调脂、抗感染、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属于良药,对于“毒药”一说,公众无须过多顾虑。 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了充分的认识,其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内分泌系统、肌肉骨骼肌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呼吸系统等。具体如下。 ●可引起血糖的升高,引发糖尿病,导致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使血糖控制恶化。我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在2012年就对他汀类药物的糖代谢不良影响进行了重点通报。 ●肌肉骨骼肌系统的典型不良反应为损伤,以肌肉痉挛较为常见,罕见肌炎、肌腱断裂、关节痛、横纹肌溶解等,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还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多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血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甚至达到正常值上限的10倍以上,一般发生在用药之后的第8~25周。 ●用药后可出现阳痿或排尿异常、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偶尔可发生因横纹肌溶解而导致的肾功能衰竭。 ●肝脏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酶的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等。此外,还可能会引发胆汁淤积,罕见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等。肝脏损害一般在用药之后的第1~4周出现,也有在用药后数月出现的,少数患者的潜伏期可能会更长。一般停药或采取保肝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多数能够自行恢复。 ●在神经系统方面,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罕见记忆力丧失与思维混乱的认知障碍等。 ●另外,可能还会引起鼻咽炎、鼻出血、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胀气、腹泻、消化不良等。皮肤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作用? 国际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中的作用,确定了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有效调节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 抑制心脏血管壁细胞增殖,促使内皮功能恢复正常,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备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 对于血压和心室重构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辅助性药物,从多个途径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 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减慢肾小球发生硬化的进程,延缓肾脏的衰竭,从而具备很好的肾脏?;ぷ饔?。 服用他汀类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他汀类药物经肝药酶代谢,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应根据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整剂量。 因为他汀类药物主要经细胞色素P 450酶系(CYP3A4)代谢,如合并使用抑制CYP3A4的药物,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可导致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在体内蓄积,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合用须慎重。 此外,葡萄柚也可以抑制CYP3A4,在用药期间(注意:他汀类药物一般应该临睡前服药),应避免用葡萄柚汁送服药物或服药后大量饮用葡萄柚汁,以避免血药浓度升高(患者葡萄柚汁的饮用极限量为1 L/d)。 鉴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骨骼肌系统的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前后应定期检查肝功能。ALT上升到正常值上限的3倍并持续不降时,应停止用药,必要时选用保肝药物。 ALP达到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并伴有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时,应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此外,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并不代表可以“大鱼大肉”,必须节制饮食,最好接受标准的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规律地做适宜的运动。 科学、辩证地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已知和可控才能称得上“良药”。 新药上市时间短,不良反应未知,有蓄积可能,存在“隐患”,且价格较贵,并非“良药”;有些经典的药物不良反应明确,但患者服用后如果不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且能够耐受,也并非“毒药”,比如他汀类药物,此点毋庸置疑。 患者在用药前,如症状不明显,可以考虑采用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如控制体重、均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平和心态。 事实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控制>60%的慢性疾病。症状明显时,也不能因顾忌其不良反应而因噎废食,应及时服用他汀类药物,且做好相关指标的检查,并与辅酶Q10同服。 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告知医生或药师,以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若已经出现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停药、减量或更换其他适宜的降脂药物。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