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退热
前几日,听一位朋友说,地塞米松是他的退热法宝,遇到发烧的,来一针,效果都不错。确实,由于大多数患者在体温升高时将退热作为医生治疗有效的惟一凭证,故我们为了达到明显的退热效果,多选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来强行退热。
但是,这种做法不可?。?/span>
因为地塞米松虽然可以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与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但它不是退热药,滥用会减弱机体免疫功能,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可能导致感染病灶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曾有报道4例分别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左颌下急性蜂窝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因治疗中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而死亡。
卫计委印发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特别提出: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误区二:雾化
理由:地塞米松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µm的有效颗粒,因而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地塞米松属于无亲脂性基团,且局部抗炎作用弱,水溶性大,与大气道粘膜组织结合较少;地塞米松是在肝脏转化后才起到作用,局部用药很难起到直接的疗效……
目前临床用于雾化的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我们国家对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的循证资料很少,在各种指南、专家共识都是不推荐使用的。有专家呼吁在临床能不用尽量少用地塞米松。
误区三:止痛
常见于腰痛、关节痛的治疗中,病因未明,病情轻重缓急不分,直接将地塞米松当成常规止痛药使用。
误区四:抗感染
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最为常见,“配方”也多为地米+头孢、地米+利巴韦林、地米+利巴韦林+头孢这三种。
然而,地塞米松无抗菌、抗病毒作用,却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病毒性感染患者、儿童应慎用,不明原因的感染、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等应避免使用。而有关利巴韦林的用法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可参考文章《利巴韦林,用之前一定要三思!》
误区五:预防输液反应
常见的是在静脉滴注中加入地塞米松,部分医生认为可以利用其抗毒素、抗过敏作用,预防和减轻输液反应,但是地塞米松本身也有致过敏的可能。
此外,基层临床中最常用的地塞米松与头孢菌素这一对搭档,被许多药师呼吁:请不要用孩子的生命做赌注!地塞米松,不能预防头孢菌素过敏!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