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病程呈慢性,且易复发。
一.分级
西医分级 | 特点 |
1级(轻度) | 仅有粉刺 |
2级(中度) | 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
3级(中度) |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
4级(重度) |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
二.用药
①局部用药
药物 | 特点 | |
维A酸类药物 | 0.025%-0.1%维A酸霜或凝胶 | ①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 ②本类外用药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 |
异维A酸凝胶 | ||
0.1%阿达帕林凝胶 | ||
0.1%他扎罗汀乳膏或凝胶 | ||
过氧化苯甲酰 | ①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 ②本药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 |
外用抗生素(如夫西地酸乳膏) | 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不推荐单独使用,可和过氧化苯甲?;蛲庥梦珹酸类药联用。 | |
2.5%二硫化硒洗剂 | 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 |
5%-10%硫磺洗剂 | 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用于痤疮治疗。 | |
5%-10%水杨酸乳膏或凝胶 |
②系统用药
药物 | 适应症 |
异维A酸 (口服) | ①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 ②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频繁复发的痤疮、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可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等。 ③剂量从0.25-0.5mg/(kg·d)开始,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 ④可致畸,引起口唇干燥、血脂升高、肝酶异常、肌肉骨骼疼痛及眼睛受累等。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慎用。 |
维胺酯 | 可替代异维A酸,口服吸收略差,起效慢,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
抗生素类(口服) | ①可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 ②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治疗药及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
雌性激素类(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 | ①降低雄激素的浓度,抗皮脂分泌和抑制粉刺生成。 ②对雄激素水平过高的女性痤疮患者效果好。 |
安体舒通/螺内酯 | ①抗雄激素作用,抑制皮脂腺的生长和皮脂分泌。 ②推荐剂量为1-2mg/(kg·d),疗程为3-6个月。 |
甲氰咪胍 (西咪替丁) | 弱的抗雄激素作用,可抑制皮脂分泌。剂量为200mg,每日3次,疗程为4-6周。 |
糖皮质激素 | ①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雄激素分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②短期口服用于聚合性痤疮或暴发性痤疮。 |
三.治疗建议
痤疮严重程度 | 治疗建议 |
轻度(粉刺) | 一般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等以提高疗效。 |
中度(炎性丘疹) | 采用局部联合治疗(如外用维A酸类药+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口服抗生素治疗,或联合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 |
中度(丘疹、脓疱) | ①常需采用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时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或联合抗生素治疗。 ②维持治疗:单独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加用过氧化苯甲酰。 |
重度(结节、囊肿) | ①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可先采用口服抗生素+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囊肿和结节等皮损。女性患者可考虑激素联合口服避孕药治疗。 ②聚合性痤疮早期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异维A酸。 ③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 |
参考文献:
1.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3.管少兴.2015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痤疮的管理(中文翻译版)[J].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