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中医又称泄泻,全年都会发生。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一般急性腹泻主要责之以外因(外感或者饮食因素),以实证为主;慢性腹泻主要考虑内因(自身体质),以虚证为主。因此治疗用药就会有较大区别。
急性腹泻
1.寒湿泄泻:证见泄泻清稀,甚则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本型容易发于冬春季。
病因病机:因脾虚湿盛或感受寒湿外邪,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肠道清浊不分、传化失司。
治疗:芳香化湿,解表散寒。以藿香正气散为主方加减。注意禁食生冷油腻食物,防寒保暖。现在有成药藿香正气颗粒(胶囊、丸、软胶囊、口服液)等可选用,同类型的药物有保济丸(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等等。
2.湿热泄泻:证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本型易发于夏秋季节,类似于急性肠炎。
病因病机: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郁遏于中焦,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热互结则泄而不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湿热内盛则烦热口渴。
治疗:清热利湿。以葛根芩连汤为主方加减。现在有成药葛根芩连片,类似功效的药物有复方黄连素片、肠康片、枫蓼肠胃康片等。
3.伤食泄泻:证见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大。多有饮食不节或者过食高蛋白、油腻食物。
病因病机: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甘肥,或脾胃虚弱不能运化。病位主要在脾胃。
治疗: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为主方加减。如果腹胀痛较甚,大便泻下不畅者,可见大黄、枳实、槟榔等通腑导滞。也就是中医里的“通因通用”机理。类似的药物有四磨汤、木香顺气丸、枳实导滞丸等。
慢性腹泻
1.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尿少,面色萎黄,身重胸满,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水湿阻于胃肠,湿注肠道所致。
治疗:健脾渗湿。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如果中焦虚寒明显者可以用附子理中丸加减;泄泻日久中气下陷者,可以加补中益气汤治疗。
对于过敏性结肠炎证见便秘与腹泻交替者,可以用小建中汤治疗(现在有成药小建中颗粒服用方便)。儿童脾虚泄泻可以选用醒脾养儿颗粒效果较好。
2.肝气乘脾:证见胸胁胀满疼痈,善太息,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减腹胀,便溏,肠鸣矢气,苔白或腻,脉弦。
病因病机:本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疏泄太过,横逆犯脾,为木旺克上,或疏泄不及,脾气壅滞,即木不疏土,均致脾失健运,肝脾不调,属肝脾同病。
治疗:抑肝扶脾或疏肝健脾。方选痛泻药方加减。同类型的药物有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可以选用。如果脾虚明显要合用健脾益气药物如四君子汤等。
3.肾虚泄泻(又称五更泻):证见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病因病机:病久渐虚,脾病损肾,则见脾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胃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故又称“五更泄 ”“鸡鸣泄”。
治疗:温肾健脾止泻。以四神丸为主方治疗。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久泻不止,身体虚弱,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疼痛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肾行气止痛?;蛘嫒搜嗵酪嗫伞V谐梢┯行哑⒔耗摇⒐坛χ剐和璧瓤梢匝∮??!?/span>
总之,临床治疗腹泻(泄泻)疾病,在准确辨证基础上选方用药可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注:方中药物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链接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