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淋
初诊:患者,28岁,于2017年9月5日就诊。 主诉:尿频数十天。 刻诊:尿频20余天,稍有涩痛,颜色不赤,工作劳累后感觉腰酸背痛,乏力,纳差,有时大便溏,舌体稍胖大,有齿痕,脉象沉缓。 诊断:劳淋。 治疗:益气健脾,利湿解毒。 处方:异功散加减。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益智仁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枸杞子15克、赤小豆15克。 五剂,一天一剂,水煎口服,早晚各一次。 二诊:9月11日,患者自诉服药五剂后,小便次数明显减少,但仍有轻微涩痛,腰部仍有不适,舌苔明显改变,脉细弱。 处方稍有变化,继续给药五副。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益智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枸杞子15克、赤小豆15克、狗脊10克、菟丝子10克。 五剂,一天一剂,早晚口服。 三诊:9月18日,患者自诉小便基本好转,无涩痛,饮食大增,腰部不适好转,精神好,但感觉睡眠欠佳,舌质转红,苔白,脉搏转好。 上方调整后加生龙骨,生牡蛎,再给五剂。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益智仁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枸杞子15克、赤小豆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车前子10克(布包)。 给药五剂,一天一剂,早晚口服。 五剂药后,回访,患者上述病症基本消失,睡眠好,腰痛止,饮食好。 案 例 分 析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疬涩痛、小腹拘急隐痛为主证的疾病。 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 基本病机为湿热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为湿热。 病位在肾与膀胱,也可由脾虚引起。 辨证时首辨淋证类别,再审症候虚实,三辨标本缓急,再给予治疗。 劳淋在淋证中发病率低,但值得临床医生细心辨证,。稍有差错,效果不是很好的。 淋证之遇劳即发者,有肾劳、脾劳、心劳之分。 (诸病源候论.淋?。┰唬骸袄土苷?,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 其证小便淋疬不断,涩痛不甚,遇劳即发。 (医碥.淋)曰: “劳淋,劳则动火,热流膀胱所致。 脾劳(劳倦所伤)补中益气合五岺。 肾劳(色伤),阳虚肾气汤,阴虚知柏地黄汤。 心劳(思虑所伤),清心莲子饮?!?/span> 本文患者早期自行口服抗生素,未取得效果。 经过辨证属于淋证中的劳淋。劳淋多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证见小便淋疬,尿后下阴部隐痛,肢倦腰酸,缠绵难愈。 本文患者偏于脾虚,方用异功散加减。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益智仁益气健脾;赤小豆、金银花、连翘、车前子清热解毒利湿;枸杞子、当归、狗脊、菟丝子兼补肝肾。 纵观本方,以益气健脾为主,兼补益肝肾,佐以清热解毒利湿,达到扶正祛邪。从而收到满意的疗效。 哮喘 业内有一种说法叫“内科不看喘”。这是因为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常比较棘手,不易根治。 一旦得了哮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规范,或患者不注意预防,病情常常易于复发。 而且目前在农村留守老人较多,哮喘发病率也高,所以我们临床医生必须认真辨证施治,提高治愈率。 初诊:患者男,68岁,2014年深冬就诊。 主诉:哮喘十几年,加重一月多。 刻诊:观患者呼吸急促,张口抬肩,面色晦暗,舌苔白滑。 闻之喉中痰鸣声响; 问之自觉胸满,痰白清稀 ,口不渴,恶寒,发热,无汗,全身疼痛不适。 入冬曾用过西药、中药,效果不好。 切脉脉象浮紧。 经四诊查体,该患者属外感风寒,寒邪伏肺,肺失宣散,津液停聚为痰,而寒痰内伏,肺气为之壅塞而复发。 诊断:哮喘。 患者平时断续口服激素、茶碱类药物,要求中药治疗。 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利气。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干姜10克、细辛3克、半夏10克、五味子12克、葶苈子10克、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9克、杏仁12克、甘草6克。 三剂,每天一剂,水煎二次,分早晚口服。 二诊:患者自述恶寒、发热、全身疼痛消失,痰液减少,但还时有喘息,动则喘甚,自觉腰痠腿软,舌苔白,小便清长,大便尚可,脉象沉细。 上面药方调整为: 麻黄10克、桂枝8克、白芍10克、干姜10克、细辛3克、半夏10克、莱菔子9克、苏子10克、白芥子6克、甘草6克。 继续口服五副,一天一副,一副熬二次,早晚口服。 三诊:患者自述哮喘大有好转,痰液减少,但还时有喘息,动则喘甚,自觉腰痠腿软,手足稍有发冷,舌苔白,小便清长,大便尚可,脉象沉。 观之脉证,结合该患者为年老,多年老哮喘,阳气亏虚,后期宜温肾纳气为主。 方选金贵肾气丸服之。并嘱咐患者保暖防寒,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 一个月后随访,患者告诉哮喘基本好转,精神饱满,饮食正常,特别感谢! 案例分析 该案例患者年龄偏大,是多年老哮喘,因感受风寒外邪,病情加重。用小青龙汤加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获得了很好疗效,又因患者年龄偏大,肾阳亏虚,后边用金贵肾气丸以温肾阳纳气,以巩固疗效。 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临床上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辨证准确,用对方药,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