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与分类
按解
剖分
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通常并不累及支气管。
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为重患者。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等引起。
按病
因分
如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和理化因素所致肺炎(如放射性肺炎、胃酸吸入引起化学性肺炎等)。
患病
环境
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诊断依据是: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①~④项中任何1项加第⑤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诊断。
是指患者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诊断依据是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加上以下3个临床表现中的2个或以上可以诊断:
①发热超过38℃;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对症
治疗
体温升高者可适当补液;痰液黏稠者予氨溴索等化痰;咳嗽剧烈但痰量不多者可适当使用镇咳药。
抗菌
治疗
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在未明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结果之前先经验性用药。
(1)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CAP患者,常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由于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故不单独用该类药物治疗。对耐药肺炎链球菌可用对呼吸道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2)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CAP,常用氟喹诺酮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酯类。
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有误吸、住普通病房还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长短和肺炎的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常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
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重症CAP常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医院获得性肺炎可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任何一种,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注意观察和预防所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治疗后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状态稳定、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如72h后症状无改善,其原因可能有:
肺炎的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大多数患者需要7~10天或更长疗程。如体温正常48~72h,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
①T≤37.8℃;
①流感疫苗重点推荐人群为:6~35个月的婴幼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流感疫苗的防护时间多是半年左右,一般在9~11月接种。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