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问
冬季时,由于空调、暖气的调节,室内温度在20度左右,而室外温度在零下,温差大,且天气比较干燥,此时很容易患感冒后。一般情况下,冬季大多为风寒感冒、风寒咳嗽,但其中有大部分患者伴有口唇干裂、咽部红肿,表现出热像。此时,应该如何辨别寒热,中医、西医分别应该怎样治疗?
中医解答
“寒包火”是冬季常见证 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加上全国范围内持续性的雾霾天气,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呈现多发、频发。人体处于温度较高的室内时,腠理也处于松弛状态,当一下子进入到寒冷的室外活动时,很容易招致风寒之邪侵袭,导致腠理骤然紧闭,即外感风寒。 另外,有的人喜食辛辣油腻等高热量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羊蝎子等),或运动较少等,导致体内郁热无法消除,即内有郁火。外感寒邪与郁火相结合则成为“寒包火”,正如读者所说冬季,室外温度在零下,理应是寒证,而患者却表现出口唇干裂、咽部红肿的热证。 治疗“寒包火”的三大方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寒包火”的常用方。适用于体温高或正常,咳嗽,咽痒,口干渴(患者自述很想吃凉东西),不怕冷,自觉身体燥热,有汗出者不怕冷或无明显汗出,大便偏干或便秘的患者。 药物组成及现代常用剂量:生麻黄6-9g,杏仁10g,生石膏15-30g,炙甘草6g。 临床验案 患者,女,25岁,2014年1月5日初诊??人?周,联用抗生素、止咳糖浆、清热解毒类药物无效??滔轮⒓赫笳笄嚎?,咳甚则两胁痛,咽干痒,口唇干裂,口干渴喜冷饮,微恶寒,偶有汗出,小便可,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脉浮滑。 辨证属外寒内热(寒包火),此类患者单用清火类药无法取效,反有延误病情之嫌。 处方:生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20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颊叻蒙戏?剂咳嗽即明显减轻,3剂后诸症尽消。方证对应,疗效显著。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适用于发热,咽干痛,口唇红甚或干裂,口干渴喜冷饮,情绪易急躁,时冷时热感(患者自述穿少了冷,穿多了又觉热),无汗或汗后怕冷不明显,或头痛,或眼痛,或肌肉痛,舌红苔白少津,脉浮而有力的患者。 药物组成及常用剂量:柴胡10-30g,葛根15g,黄芩10g,羌活10g,白芷10g,生白芍10g,桔梗10g,生石膏15-30g,炙甘草6g,生姜3片,小红枣3枚。 临床验案 患者,女,31岁,2014年1月12日初诊。感冒3天,初起流清涕(自述像自来水管),自服感冒清热颗粒2天,症状略有缓解??滔轮⒓河锷臀?,咽痛,体温38.5℃,微有恶寒,时又自觉躁热,无汗出,浑身无力,头痛,不觉口干渴,但很想吃甘蔗。二便正常。舌脉未见。 辨证属外寒内热(寒包火)。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白芷10g,桔梗10g,葛根15g,生石膏15g,生白芍10g,羌活10g,炙甘草5g,生姜3片(每片如一元硬币大小),小红枣3枚,2剂,水煎服。患者服用上方1剂后即觉诸症尽消,还有1剂药尚未服用。嘱其余药可不必服用,留待日后备用。 葛根芩连汤证 本方适用于高热、咳嗽,伴有腹痛腹泻,大便气味重,口干喜冷但饮水不多,唇红干裂,出汗,烦躁怕热患者。 药物组成及现代常用剂量:葛根15g,黄芩10g,黄连3-5g,炙甘草5g。 临床验案 患者,男,5岁,2014年1月19日初诊。感冒发热1周,曾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滔轮⒓嚎人?,连续3天伴有入夜发热,体温38-39℃,就诊前1天开始腹泻,就诊前已腹泻4次,伴有腹痛,烦躁怕热,夜晚不盖被子,不能安睡,唇红干裂,口干喜冷但饮水不多。舌红苔滑,脉数。 辨证属外寒内热(寒包火)。 处方:葛根15g,黄芩6g,黄连3g,炙甘草3g,2剂,水煎服。患者3天后复诊,服药后当晚可以安睡,体温正常,未腹泻,咳嗽缓解,已不烦躁怕热,微有汗出。舌淡红苔薄腻,脉浮。 此时,患者诸症缓解,内热消失,已不属于“寒包火”证,遂改方为:桂枝6g,生白芍6g,厚朴6g,杏仁6g,炙甘草3g,生姜2片(每片如一元硬币大小),小红枣3枚,3剂,水煎服。服用上方3剂后,患者咳嗽消失,体温正常,大便正常。 总之,“寒包火”证是冬季常见的现象,属于寒热夹杂,既不属于单纯的寒证,也不属于单纯的热证,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应外解寒邪,内清里热。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杜新亮 张敏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