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胃炎西医理论、中药治疗用药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
西医分类 | 表现 | 中药用药 |
浅表性胃炎 | 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表浅炎症 | ①采用具有清热消炎、去腐生肌、护膜止血等作用的中药如黄芩、栀子、连翘、黄茋、茯苓、白芍、白及、元胡、木香、砂仁、败酱草、鱼腥草、甘草等。 ②采用黄茋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加减治疗。 |
萎缩性胃炎 | 腺体减少,后期可出现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 | ①选用具有逆转萎缩和癌前病变作用的中成药,如?;ㄎ缚到和?、胃复春、三九胃泰、摩罗丹等。 ②可用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扶正祛邪等中药。 |
二.慢性胃炎中医理论、西药治疗用药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由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或肝郁化火,灼胃伤阴,湿浊内阻,终致郁热、虚热、湿热等证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近心窝处隐痛、胀痛或灼痛,以及胀满感、堵闷感、上顶感,伴嗳气、早饱、嘈杂泛酸等,每于情志因素而加重。
中医分类 | 本质内涵 | 西药用药 |
肝郁 | 肝疏泄情志功能障碍 |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 |
痞满气滞 | 胃运动功能失调 | 胃肠运动调节剂或促胃肠动力剂 |
热证 | 胃黏膜炎症活动,充血、水肿、糜烂明显,或有Hp感染 | 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根除Hp三联或四联 |
三.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药
中医证型 | 胃黏膜病变和病生理改变 | 中西药用药 |
肝郁气滞证 | 抑郁易怒等情志变化、胃肠运动功能失调、胆汁反流等改变 | ①中(成)药:舒肝解郁、理气导滞。 ②西药:抗抑郁药、调节胃肠动力药、胆汁结合剂。 |
肝胃郁热证 | 多有胃黏膜充血、水肿,可见糜烂或散在出血点 | ①中(成)药: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②西药:?;の葛つひ?、止血药。 ③中(成)药:护膜生肌、消炎止血。 |
脾胃湿热证 | 多有显著充血、水肿、糜烂和Hp感染 | ①中(成)药:清热化湿、和中醒脾、抗菌消炎。 ②西药:抑酸剂、?;の葛つひ?、根除Hp三联或四联。 |
脾胃虚寒证 | 胃黏膜炎症缓解,胃肠功能低下,体质虚弱 | ①中(成)药: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②西药:保护胃黏膜药、调节胃肠动力药。 ③中(成)药:护膜生肌。 |
胃阴不足证 | 充血水肿或兼少许糜烂及萎缩性病变 | ①中(成)药:养阴健脾、益胃止痛、抗菌消炎。 ②西药:抑酸药。 ③中成药:逆转萎缩药,如?;ㄎ缚到和?、胃复春、三九胃泰、摩罗丹等。 |
胃络瘀阻证 | 萎缩、癌前病变和陈旧性出血 | ①中(成)药: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②中(成)药、西药:改善微循环药、抗癌止血药。 |
参考文献: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2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