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杨某某,女性,15天,2021年04月09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出生后出现全身皮肤黄染,时呕吐胃内容物,无尖叫,无抽搐,无咳嗽流涕,无发热,胃纳欠佳,大便黄色,4-5次/日,睡眠可。为求进一步诊疗,遂至我院就诊。
【首诊证候】
【辨证论治】
【随诊过程】
【按语】
本病中医称之胎黄。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染为主要特征,因产生原因与胎禀有关,故而得名?!兑阶诮鸺罚骸疤セ普撸樘迕婺拷曰?,其色如金,乃孕妇湿热太盛,小儿在胎受母热毒,故生则有是证也。”
本案可归属中医“胎黄(阳黄)”之范畴,证属湿热内蕴。胎儿自孕母感受湿热邪毒而致湿热熏蒸肝胆,外发于肌肤,故见全身皮肤黄染,湿热壅盛,碍及脾胃,气机受阻,故胃纳欠佳、呕吐。治疗阳黄,临床多以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但其药物较苦寒,一则小儿难以服用,况且患儿已有呕吐;二则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过于寒凉可更伤脾胃。
因此,本案以自拟退黄方治疗,方中茵陈为君,清热祛湿退黄之主药;扁豆花、紫苏梗清热祛湿,理气消滞;夏枯草清肝胆郁热;白茅根、泽泻清热利湿;茯苓健脾利湿;法半夏、竹茹清热止呕,和胃燥湿;布渣叶、山楂清热利湿,化滞消食;甘草调和诸药。后期加入陈皮,玉米须,车前子加强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之力,全方配合共奏清热消滞,利湿退黄之功。胎黄之证,除内服中药外,尚可配合中药药浴以促进黄疸消退。中药药浴是通过体表给药的一种治疗方式,新生儿皮肤嫩薄、药物易透过皮肤进入毛细血管,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利湿退黄的作用;药浴可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药浴还促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多,可增加小儿摄奶量。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span>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