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五月中。夏,假大也。至,极也。物至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夏至,是夏天里的第四个节气。
曾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校园里遇见一个年轻的妈妈,她牵着刚放学的女儿(看样子,小女孩儿刚上幼儿园)一起回家。
妈妈随口说了一句:明天就夏至啦!小女孩儿好奇地问:妈妈,夏至是啥意思?
妈妈说:夏至,就是夏天到来的意思。小女孩儿点点头:知道了妈妈!大手牵小手消失在道路的转角处。
夏至是夏天到来的意思吗?当然不是! 如果夏至是夏天到来,那么,立夏是什么?
“至”,在古代汉语里通常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到”(到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个“至”字。右边的“刂”即所谓“立刀旁”,表音)。
另一个意思是“极(点)”?!对铝钇呤蚣狻罚骸跋闹?,五月中。夏,假大也。至,极也。物至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因此,夏至的意思,就是夏天到达了极点。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过了这一天,北半球白昼则渐渐变短。民间谚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初候:鹿角解
解,为脱落的意思。鹿,又名斑龙。在古人眼中,鹿形较小,为山中之兽,性属阳。其卧地之时,头尾相顾,故“鹿角”入药,善通督脉,治疗“督脉之为病,脊厥而僵”。
鹿角之为药,一类四种:鹿茸、鹿角镑、鹿角胶、鹿角霜。鹿角胶一名白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
白胶:味甘平,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已故名医焦树德治疗“尪痹”“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一类的疾病,常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随证加入鹿角胶、鹿角镑或鹿角霜。收效不错(文后附医案)。
蜩,音tiáo,也就是蝉,俗称知了。到了夏至二候这几天,知了就开始嘶啦嘶啦地叫起来。知了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其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即中药里的“蝉蜕”。
【采收方法】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归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常用量】3~6g。
▋半夏生
半夏,是一味很常见的中药。古人认为,这种草药“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神农本草经》载:“半夏,味辛平(有毒),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临床多用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中华本草》?!?/span>
古人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所谓的冬病夏治,就是指人在冬天因为感染风、寒、湿而得一些疾病,可以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使得治疗事半功倍,这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借天时。
很多人体内的寒湿气太重,毛孔闭塞,在秋冬季节,用大量发散类中药都不能祛邪外出,长此以往,导致邪无出路,留恋于筋骨皮肉之间,非肿即痛。
对于这样的人,我的导引师父有一句名言:请君吃饭,不如请君出汗。不要因为汗液能带走一些营养就否定出汗。但需要注意的是:出汗时一定要注意避风。
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是很多人都熟知的道理。冬至寒极生热,夏至热极生寒。
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古人认为,夏天属火,于卦为离,中有一阴。这一阴,乃是人体的真阴。
因此,夏至的养生要点,巧借天时出汗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注意适当降低运动强度,不要损伤到这一真阴。
简单地来说,就是要做到动中有静,心静自然凉,不然容易出现心浮气躁,心神不宁的症状。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点养阴血的食物,如怀山药等。
当然,无论何时,都一定要注意养好脾胃。很多人为了降暑,贪一时凉快,吃大量寒凉的东西(包括一些寒凉药、冰镇水果、冰镇饮料),进而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
又因为太热,许多人夜里睡觉要把空调开到最大,这还不够,还要将电扇放至床边,对着头部和背部吹,都还不够,睡觉前还要冲一个凉。这些都是很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本就虚弱的人。一定不能忘记,春夏养阳这个总纲。不热,还叫夏天吗?
▋山药粥
【来源】《饮膳正要》
【功效】治虚劳、骨蒸久冷。
【制作方法】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斫泥(剁成泥状)。山药一斤,煮熟,
斫泥。右件肉汤内下米三合煮粥(上面的两种原料放在肉汤中,然后再放入适量的米,煮成粥),空腹食之。
【来源】《太平圣惠方》
【功效】适应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
【制作方法】酸枣仁30至45g,捣碎,浓煎取汁。以粳米100克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汤,共煮为粥。
▋焦树德医案一则
范某某,男,35岁。20年来,开始时腰痛僵直感,弯腰受限,渐渐颈部疼痛而抬头困难,现左髋关节疼痛,牵及左腿疼痛,外展受限,走路困难需人搀扶拄拐勉强能走200~300米。畏寒喜暖,经几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常服“炎痛喜康”以止痛,于1986年5月20日来北京请余诊治。观其身体尪羸,腰脊僵直,弯腰受限,两手尖仅能与膝平,生活不能自理,舌苔白厚微黄,舌质略暗,脉象沉滑,尺沉略细。四诊合参诊为尪痹肾督虚寒证。
治法:补肾祛寒,强督助阳,散风除湿,活瘀通络。
处方: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桑寄生30克,川断15克,羌独活各10克,补骨脂12克,制附片10克,骨碎补15克,淫羊藿10克,鹿角霜10克,金狗脊30克,牛膝12克,威灵仙15克,海桐皮15克,伸筋草30克,地龙10克、桂枝、赤白芍、知母各12克。水煎服。
回原籍服本方约150多剂,于1987年6月来复诊,腰痛、腿痛均明显减轻,左腿外展较前灵活,走路不需人扶,自己拄手杖可走1公里,不用手杖也能走200多米。弯腰时双手尖可达三阴交穴处水平,抬头、低头均可。自服中药后即完全停服“炎痛喜康”,现尚感脊背、腰、颈发僵,腰腿尚痛,舌苔白,脉象右手沉滑缓,左手沉滑略细,尺脉略小。
仍守上方改骨碎补为20克、淫羊藿12克、川断18克、加片姜黄10克、葛根30克、白僵蚕10克。
又服上方50多剂,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腰腿痛和脊柱僵感均显着减轻,可以自由抬头、低头、转项,走路已扔掉手杖。并能手持一定重物行走几公里,无明显不适,已能下地干农活儿,生活完全自理,弯腰时两手可以触地。
于1992年6月特来感谢,进门来三次跪地致谢。吾见其病已基本近愈,又给予一处方,劝其再服,以冀痊愈。处方如下:骨碎补20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12克,巴戟天12克,川断20克,羌活12克,葛根30克,知母15克,鹿角胶10克(烊化),片姜黄12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2克,麻黄5克,独活10克,泽兰18克,制附片6克,防风10克,生地25克,地鳖虫10克,伸筋草30克,牛膝18克,秦艽18克。
并嘱服本方20剂左右,即可停汤药,继用本方3剂,共为细末,每服3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以收全功(《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