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于7月前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躯干、四肢泛发风团,伴剧烈瘙痒,曾在外院诊治,仍反复发作并渐加重。
躯干、四肢散在风团,瘙痒剧烈,搔痒后更甚,夜间尤甚,每天须服氯雷他定1片,口苦口淡,烦躁不寐,恶心,纳可,小便调,时腹胀便溏。舌淡胖大、苔黄白腻,脉弦滑无力。
体格检查:躯干、四肢散在风团,大小不等,色泽鲜红、潮红或苍白,表面凹凸不平,圆形或椭圆形;皮肤划痕征(+)。
二诊:8月9日
诉服上药后皮疹、瘙痒稍减,效不更方,守上方,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8月16日
诉近三天诸症渐减,可隔天服抗过敏药。继续守方治疗,7剂。
四诊:8月23日
诉近一周皮疹已少,睡眠可,口苦口淡、腹胀便溏明显改善,抗过敏药仍隔天服。
察之舌苔转薄黄,考虑患者病情逐步控制,湿热渐退,上方去地肤子、蛇床子、防风、苏叶,黄柏、黄连减量至5克。7剂。
五诊:8月30日
诉已停用抗过敏药三天,现已基本无皮疹及瘙痒,上方加制首乌30克,加强养血祛风之力。
前后进退治疗2月,停药后随访2月无再发。
辨证思路: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老师认为,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与虚、风、湿热有关。乃因阳气虚卫表不固,风邪外袭,岭南人多素体湿盛,风邪易与湿相合,郁而化热,风湿热搏于肤肌,湿热留恋,风邪难去,反复发作,更伤阳气,形成正虚邪恋,寒热错杂之证。总因阳虚湿热留连,风邪客于肌肤。本案患者反复发作半年余,阳气本虚,既有烦躁不寐、口苦上热之症,也有口淡、腹胀便溏、恶心、舌淡胖大、脉无力等下寒之症,为寒热虚寒错杂之证。
治疗经验:老师认为,慢性荨麻疹为寒热虚实错杂之证,若纯寒则伤阳,纯温则助火,纯补则留邪。而乌梅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与之正好合拍,用之临床疗效显著,日轻夜重者尤佳。急性期在原方基础上加蛇床子、地肤子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严重者,老师会配合西医的抗过敏治疗,待病情好转,逐渐减量、撤药。老师强调,临证紧抓“寒热错杂,正气不足”的病机。临床辨证要点:荨麻疹反复发作,舌淡胖大或舌淡暗,苔黄腻,脉弦滑无力或沉细,畏寒、手足不温、腹痛喜温、恶心呕吐、便溏等“寒”之见症与心烦不寐、胸中烦热、颜面潮红、口舌生疮、咽痛口干等“热”之见症互见。临证只要有一寒一热之见症便是,不必悉具。加减法:偏热者加大黄连、黄柏用量;偏寒者加大干姜、制附子用量;血虚明显者加大当归用量,并加制首乌30克;急性发作已缓解者,去地肤子、蛇床子。乌梅丸口感酸、苦、麻、辣,胃酸过多者及上消化道溃疡者须密切观察胃痛及大便情况,若不能耐受麻味者,花椒宜减量。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