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孕症,是指凡生育年龄的妇女,婚后同居了3年以上不能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不孕的原因很多: 女性不孕多数是由于卵子的发生和排卵功能不正常,如脑下部与脑垂体功能失调,卵巢疾患及精神因素或全身健康状况不佳等。 精子和卵子的运送受阻或受精卵不能顺利进入子宫着床,如精液不能正常进入阴道、宫颈或宫体(属于女性阴道畸形或宫颈慢性炎症等)。 子宫及输卵管疾患,受精卵着床方面的障碍,如子宫内膜病变,黄体功能不全等,均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传统医学对妇女不孕的原因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病理性两种: 先天不孕,唐代王冰有“五不女”的说法。 后天不孕者多属病理性引起,归纳起来可分为肾虚、血虚、痰湿、肝郁等因素引起的血脉失调所致。 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求子之道,首先调经?!?/span> 不孕症的治疗以调经为主,临床可配合周期进行辨证治疗;总的方法是在月经期用调经通经之法,在月经中期用补益肝肾之法,平时则调整机体的气血。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常见温补肾阳药有促进排卵,提高受孕作用。 这里需强调指出,如不辨证或滥用温补药,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副作用。 究其病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治疗: 一、脾肾阳虚型 患者多见经期紊乱,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腰酸膝软,腹部有阴冷感,大便稀溏,舌淡苔胖,脉迟沉等症。 治宜健脾温肾、养血调经。 方用鹿角霜10克(包熬),制何首乌12克,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菟丝子10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中成药可选用:右归丸、毓麟珠、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丸、种子丹、五子衍丸、续嗣降生丹、养精种玉丸等。 二、肝肾阴虚型 患者多见月经紊乱、量少,色紫或闭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多梦,腰酸肢软,咽喉干痛,口苦口麻,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等症。 应分两阶段治疗,第一阶段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方用丹参10克,赤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地10 克,熟地10 克,黄精12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广巴戟9克,肉苁蓉12克,枣皮12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 第二阶段:先用上药调服至月经正常、症状改善,则于月经中期服用补肾助孕药嘱性交,方用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覆盆子12克,广巴戟12克,肉苁蓉12克,鹿角胶12克(兑服),龟板10克,仙灵脾12克,益母草20克,紫石英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 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知柏地黄丸、景岳赞育丸、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种子丹、鹿角胶丸等。 三、血虚不孕 患者多见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形体衰弱,神疲体倦,皮肤不润,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苔淡白,脉虚细无力等症状。 治宜滋补阴血、补益肝肾。 方用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菟丝子10克,桂圆肉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6克,广木香6克,熟地10克,制何首乌12克,阿胶10克(兑服),生地12克,旱莲草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2克,甘草8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中成药可选用:乌鸡白凤丸、养精种玉丹、人参归脾丸、八珍益母丸、益母胜金丹、养血补肾丸等。 四、肝郁不孕型 患者多见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延期,量时多时少,两乳胀痛或情志不舒,胸胁不畅,抑郁不乐,小腹胀痛,性欲减退,舌红苔白,脉细弦。 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方用当归10克,白芍10克,香附9克,白术10克,丹皮9克,茯苓12克,天花粉12克,柴胡9克,橘核15克,牛膝6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或用川芎12克,升麻12克,熟地12克,山药12克,艾叶15克,阿胶10克(兑服),大枣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中成药可选用:舒肝丸、顺气丸、解郁和肝丸、木香理气丸、十香丸、越鞠保和丸等。 五、湿热下注型 患者常见经闭不行或月经失调,经前乳胀,性感不敏,形体肥胖,肢体多毛,面肢浮肿,胸脘满闷,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滑等症状。 治宜清热利湿,理气调经。 方用苍术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茯苓克,枳壳10克,制半夏10克,胆南星8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覆盆子10克,广巴戟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加减:如腰痛怕冷,四肢不温者加仙灵脾、杜仲各10克,如月经后期或闭经者加红花10 克,血竭粉6克(兑服),鹿角胶10克(烊化)等。 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片、荜懈分清丸、当归龙荟丸、参桂理中丸、三妙丸、导赤丸等。 六、痰湿内阻型 患者多见婚久不孕,肥胖多痰,经闭不行或月经失调,带下量多,色白如涕,性欲减退,胸脘满闷,面肢浮肿,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濡等症。 治宜燥湿化痰,疏肝通络。 方用木香12克,白蔻5克,佩兰5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蒲公英12克,红藤12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2克,白术12克,大枣15克,黄柏8克,当归12克,川楝子9克,知母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或用益母草30克,红花12克,半夏10克,香附12克,神曲20克,陈皮12克,苍术12克,艾叶20克,鱼腥草30克,川芎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中成药可选用:除湿白带丸、乌鸡白凤丸、金鸡冲剂、当归调经丸、启宫丸、威喜丸、指迷茯苓丸等。 七、瘀血阻滞型 患者多见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行经腹痛,坠胀拒按或乳房胀痛,性欲减退,面色萎黄,形体衰弱,神疲肢倦,头晕目眩,舌黯或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等症。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用小茴香15克,延胡索12克,五灵脂12克,没药10克,当归12克,广巴戟12克,干姜10克,赤芍12克,肉桂12克,艾叶20克,川芎12克,甘草8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或用熟大黄12克,水蛭3克,虻虫3克,土鳖虫5克,桃仁10克,黄苓12克,熟地黄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杜仲12克,淫羊藿30克,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 中成药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丸、小金丹、血府活血丹、桷角丸、当归调经丸、地榆丸等。 八、宫寒不孕型 患者多见少腹发凉,经期错后,经色紫黑有块,经行少腹冷痛,得温则减,胃纳减退,腰酸膝软,肢冷畏寒,白带质稀,便溏尿清,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沉等症。 治宜暖宫散寒,活血行经。 方用桑寄生20克,川断12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蔓京子12克,丹皮12克,桃仁10克,干姜10克,川芎6克,柴胡6克,桂枝6克,当归15克,桑螵蛸12克,巴戟天12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15天。 或用仙灵脾15克,紫石英15克,仙茅15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肉桂15克,当归15克,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益母草20克,香附10克,熟地2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 中成药可选用:暖宫助育丸、温宫补血散、安坤赞育丸、温经壮阳丸、桂仙丹、参芪菟鹿丸、鹤龄丹、当归四逆散等。